您现在的位置 >> 旅游 >> 景点 >> 正文

南龛石窟

www.bz518.com  时间:2009/9/11 来源:本站
字号:T|T

 

巴中为石窟之乡,它有龛(kān)、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械栉比相连,它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
   南龛石窟造像为世界第四大佛门石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后,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护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南龛造像受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融合了蜀地的民俗风情。第 107号龛三世佛为隋代造像风格,线条粗犷、气势豪放。释迦、迦叶、弥勒三佛皆着通肩直垂式大衣,袒怀露腹,面相扁平。唐代造像已经世俗化了,在艺术手法上富于写实,造像丰满健美、雍容华贵。其中佛像庄严肃穆;菩萨或肢体修长、亭亭玉立,或丰腴腻体、曲眉丰颐,弟子与世间和尚无异。第 116号西方净土变窟的天王像足穿草鞋,完全是蜀中民俗。南龛唐代造像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质感和比例,形神兼备。龛窟中雕刻有多种建筑形象,屋形龛占很大的比例,龛楣雕饰了各种花草灵兽图案及浮屠,同时用红绿蓝、白等天然颜料彩绘造像,烘托出富丽华美的气氛。不少龛内雕有楼阁、经幢,反映出唐代建筑风格。最大龛窟为103号毗卢遮那佛龛,高5米,坐佛通高4.45米(见图[]);最小龛72号双观音龛,规格30×40厘米。造像最多者为12号千佛龛;最少者为各观音单身龛。崖壁上尚存天宝十年 (751)、乾元二年(759)、会昌六年(846)、乾符四年(877) 等造像题记及历代妆修碑记、游记、其中有唐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 (759)游历该处时所题的《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十分可贵。

  南龛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南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萨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1巴中热线 www.bz51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