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风景 “第六产业”串起巴中农业成链发展

www.bz518.com  时间:2018/3/3 来源:巴中热线
字号:T|T

本报记者 庞峰伟

2月26日,平昌县得胜镇的大梁山茶场笼罩着淡淡的山雾,茶场老板任桂元和工人们坐在一起摆“龙门阵”,谋划着今年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茶场来耍。

“我们不仅要卖好茶,也要卖好风景。”任桂元说,经过前两年的改造,茶场如今已融入全县的乡村旅游环线中,发展的路子更宽了。

从茶场顺旅游环线向外延伸,这条100多公里的环线上已包括5个4A级景区和数十家农产品加工厂,环线上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1公斤银耳从1000元卖到了1万元

银耳是否只能熬汤喝?如果问一位普通农户,他可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但在通江县,随着深加工技术的推进,以银耳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丰富:银耳面膜、银耳饼干、银耳酒……银耳已告别过去只能熬汤的单一食用功能。

“以前,1公斤优质银耳原料的市场价最多1000元左右。”通江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长牟桄亿说,如今这种1000元1公斤的银耳却卖到了1万元。

身价暴涨十倍的背后,有着巴中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的鲜明印记。食品公司利用专利技术+现代工艺,生产的“首乌银耳胶囊”每盒售价380元,1公斤银耳加工28盒,折算下来,1公斤银耳卖到了10640元。

深挖消费升级的需求,从卖原料到卖产品,身价暴涨的不止银耳。

三年前,平昌县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如今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配套扶持深加工企业,初步测算,到2020年卖青花椒产品的产值可突破18亿元。

“产业园建设及深加工厂的不断涌现,拉长了产业链,改变了巴中‘原料供应商’的传统市场地位。”巴中市农业局局长岳映兵介绍,越来越多的茶叶、巴药、芦笋等深加工厂房在巴中兴建,加工区、科研区、萃取区一应俱全,推动巴中农业走上全产业链、高附加值路子。

卖风景“一年可换辆小汽车”

现在一到春天,南江县下两镇元顶子景区便游人如织。放眼望去,群山山坡上,是层层叠叠碧绿的茶树。“我们有数千亩的茶叶种植园,即可观赏游玩,也能体验采摘,平时还有文创产品出售。”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大伙只能靠务农为生,一年忙到头攒不下1万元,如今卖起“风景”,挣到了“旅游钱”,好的年景“一年可换辆小汽车”。

一边卖农产品,一边卖风景,这样的例子在巴中还有不少。近年来,巴中通过夯实乡村公路基础,打造了一条条“第六产业”环线,环线上不仅有现代农业,还有已建或在建4A级景区、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点。

铺开一张巴中地图,如果细细观察各区县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情况,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巴中的产业融合,已不仅仅是一个个样板点位,而是连线成片成面。这其中,依托一条条乡村旅游环线而来的“第六产业”环线,无疑是最亮眼的“风景”。

“‘第六产业’环线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可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三农’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巴中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在平昌南江等区县,一条条“第六产业”环线,已将大部分乡镇纳入了绿色发展的大棋局中。

平昌,以巴灵台景区、三十二梁现代茶业科技园等为引领,“第六产业”环线将景点、村庄、城镇串珠成线,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次第涌现。在南江,“第六产业”环线盘活一日游市场,常态化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采茶节、荷花节等节庆活动,满足市民旅游消费的基本需求。

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带动了创业热情。仅巴州区,去年返乡创业人员从全国各地带回资金5亿多元,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913家。

名词解释

第六产业

“1+2+3”等于6。“第六产业”即指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巴中市依托畅达的乡村旅游道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鼓励环线上的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的同时,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有机融合。

原标题:“第六产业”串起巴中农业成链发展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1巴中热线 www.bz51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