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国内 >> 正文

脱贫奔康有良方 巴中啃下“硬骨头”

www.bz518.com  时间:2020/5/5 来源:巴中热线
字号:T|T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收官之年。巴中是我省除三州外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面对此次疫情带来的叠加影响,巴中又使出了怎样的脱贫奔康好法子呢?一起来看。

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每年有8000多人在外务工,今年受疫情影响,有2000多人留在家中,王雪华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维持生计,她就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当起了花农。

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康家岭村 村民 王雪华:我家里自己有五亩花,每天早上一早摘完花就到基地去把花卖了,每斤2元。然后就在基地上班,每个月有将近4000块钱(收入)。

这段时间,王雪华上午照顾自家花田,下午到基地上班,相当于每天都有两份收入。

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康家岭村 村民 王雪华:现在在家里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到小孩和老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类似这样的扶贫车间在元潭镇共有3个,仅王雪华所在的车间,就辐射了7个村,带动335户贫困户共1200多人就业。

四川省花能解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丁小慧:今年我们全面达到盛产,每一天都会回来10多吨鲜花,一个月下来我们给老百姓、给花农支付的花款都要接近60万。

巴中市南江县元潭镇党委书记 弋京毓:为了让他们脱贫不返贫,还开发了90余个临时性公益岗位,大力宣传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导他们在家进行产业发展。

疫情期间,元潭镇在家门口破解用工和就业两难,防治了因疫返贫。而巴州区则把增收致富的目光,聚焦在了村民的“巴掌地”上。

记者 杨馥璘:在巴州区水宁寺镇天宫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房前屋后发展起庭院经济,在“方寸之地”种瓜果、养家禽等,既提高产业扶贫效果,又充实了村民的“钱袋子”。

屈付军是村里最早一批发展庭院经济的贫困户,他自家屋前的3亩地现在都种上了枇杷,每年可增收1万多块。如何保证枇杷的稳定销售呢?屈付军可从来不愁。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天宫村村民 屈付军:发小视频出去网友帮我们销售,效益还是可观的。去年,我在网上销了一个大客户,他一次性买了1000多接近2000多块钱(枇杷)。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天宫村村支部书记 刘大金:每年(我们)都邀请技术人员到现场手把手给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搞(庭院经济)万元增收。(巴州)区对贫困户,根据(庭院经济)规模大小,(还)给予资金扶持,我们村最高的享受了1000元的补助。

目前巴中3县两区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顺利退出,49.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成99.6%。疫情期间,巴中还聚焦就业和产业,因户施策,帮助20.3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销售滞销农产品6623万元。

巴中市扶贫开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赵刚: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贫困户、特困户、边缘户等的监测和帮扶,防止返贫和不稳定脱贫,6月底剩余的759户,1942名贫困人口,除收入外将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1巴中热线 www.bz51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