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国内 >> 正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对公众开放 1500多件精美文物随之揭开神秘面纱

www.bz518.com  时间:2023/7/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T|T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青铜神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外观。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自去年3月奠基开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引来无数观众翘首期盼。建成后的博物馆新馆长啥样?有哪些文物特别吸睛?又有哪些沉浸式、高科技的体验?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0多件精美文物随之揭开神秘面纱,其中近600件文物是首次亮相。

  立意更高 重构展览内容,主题贯穿于三大篇章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毗邻鸭子河。博物馆大门外,两尊青铜神兽仰天站立,迎接八方来客。新馆建筑以流畅的曲线勾勒出3个土堆形状,回应三星堆“堆列三星”的名字来源,传承历史文脉。建筑外观正面用天蓝色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与花岗石墙体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占地面积达91亩,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达22000平方米。

  新馆展陈立足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的研究阐释,依托三星堆研究最新成果,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构。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朱亚蓉介绍,新馆展陈既回顾三星堆遗址百年考古发展历程、展示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以及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又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视角,通过横向比较,深度阐释三星堆文化兼容并蓄、融合创新的特征,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多元共生和包容创新。

  展览主题贯穿于三大篇章——第一部分“世纪逐梦”,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集中表现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

  第二部分“巍然王都”,通过“都城营建”“青铜冶铸”“王者至尊”等7个单元,从文明探源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彰显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第三部分“天地人神”,以“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通天神树”等7个单元集中呈现古蜀人的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通过对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读,揭示古蜀文明密码,表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与精神根脉。

  展品更多 上新文物近600件,国宝重器目不暇接

  自2021年起,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不断发现重磅文物,华丽繁缛的青铜神坛、与奥特曼等形象“撞脸”的青铜人像等,几乎每次出土文物的发布都引来热烈围观。它们都将在新馆展出吗?

  “大家以前在媒体上见过的、听过的,甚至以前闻所未闻的文物,都将出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朱亚蓉介绍,三星堆综合馆和青铜馆以前展出的文物仅600多件,此次新馆展出的文物多达1500余件。其中,除了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等以前展出过的文物,还包括6座新发现祭祀坑新出土的300多件文物,以及1986年1号、2号祭祀坑出土的200多件文物,上新文物近600件。不同类别、不同造型的文物再现了古蜀文明的光辉灿烂,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步入展厅,上新文物随处可见。3号祭祀坑出土的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最大青铜面具,携大小面具“伙伴”集体亮相,神秘、肃穆,王者之气扑面而来;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龙形器,早已洗去一身泥土焕然一新,猪鼻、龙头形象让这条来自古蜀的“龙”神气之外多了几分卡通;5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残缺却别有凛冽之美,一组最新出土的金面具、金箔片等一展三星堆人精巧的黄金锻造工艺……

  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文物中,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跪坐人像等文物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及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然而因为文物修复方案尚需国家文物局批准,这些重磅文物尚未真正“聚首”。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第一时间展现三星堆文物的风采,博物馆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尤其青铜神坛组合是首次对外披露。它由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3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7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2号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缛、内涵丰富,反映了古蜀神秘而盛大的祭祀场景。

  展陈更炫 低反玻璃助阵,文物仿佛触手可及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自奠基之日起就宣布对标世界一流博物馆进行建设。建筑灵动、文物重磅之外,博物馆的展陈手段也进行了精心设计,观众观展体验全面升级。

  不少观众参观后的第一感受是“文物仿佛可以零距离观看了”。“这是因为新馆的展柜玻璃全部采用了最前沿的低反射夹层玻璃。它的低反高透特性,可以让观众在拍照时几乎看不到反射物体成像,文物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大大提升了观感。”朱亚蓉介绍,国内一流的博物馆展陈团队对灯光的精巧设计,也更真实地还原了文物的色彩纹饰,让三星堆文物之美清晰呈现。

  新馆展陈面积22000平方米,一期开放12000平方米。展厅内频频可见大场景的构建,强化着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世纪逐梦”展厅内,整面月亮湾城墙剖面揭层的巨幅展示,彰显三星堆王都气象;“巍然王都”展厅内,大型陶器组合、青铜人头像阵列……文物以“军团”形式整装登场,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方舱考古也搬到展厅内。借助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2020年起,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便搬到展厅实现“昨日重现”。观众可一边欣赏文物,一边“穿越”到发掘现场,沉浸式体验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发掘场景。

  在“巍然王都”展厅中,三星堆遗址多媒体沙盘折幕也十分引人注目。遗址沙盘和投影机矩阵无缝融合技术结合,数十台实时投影矩阵的画面融合成一个完美的三星堆古城整体画面,再现了古蜀王都的恢弘景象。

  文物故事

  三星堆又一件国宝成功“合体”

  青铜神坛造型超越想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记者在新馆内看到,有一件文物经虚拟修复后由3D技术打印,造型“超越人类想象”——它就是由当年发掘时曾引起巨大轰动的多件文物通过研究性复原,成功“合体”的青铜神坛。

  奇特文物造型前所未见

  2021年,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考古发掘时,青铜顶坛人像初揭面纱。彼时,这件体型巨大、造型前所未见的文物,就连考古人员也无法命名,直接称其为“奇奇怪怪的文物”。

  它的下端是残缺下半身的铜人,双手于头顶向上举着一个方圆契合的神坛。神坛中间,还有一位俯卧状的人物穿于神坛之中,露出昂起的头部与双脚,恍如“飞天”。神坛装饰华丽,底部方座四周有眼形纹饰,立柱分饰飞龙擒牛的立体装饰。其中,龙身修长飘逸,顺着立柱呈从天而降的姿态,前爪紧抓从立柱下方伸出的牛头,后爪撑在立柱中上表面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件“奇奇怪怪的文物”出土时,考古人员立刻意识到,它应该是一件更大的青铜器的组成部分。果然,在对8号祭祀坑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了端倪。

  残断器物呈多级塔台状

  2022年,8号祭祀坑东北角,一件同样造型复杂的青铜器从泥土中露出,这就是青铜神坛的神座。

  这件残断的器物整体呈多级塔台状,高约90厘米,底部约40厘米,由下到上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最下部为镂空台基,装饰有植物状镂空纹饰。神坛中部为一个仪式活动的平台;平台之上共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青铜人像分为3组,每组4人。第一组人像双手呈持握状,跪于平台四角。第二组人像头为立发,身着裙装,正襟坐于神坛每个侧面中央的一个镂空小平台上。第三组人像更为高大强壮,各自跪在一个圆形台基之上,4人共同抬起一个由8根铜杆组成的抬架。在中层平台正中心,有一小山状突起,其上有一跪姿人像。此人以一根带子背负着一个圆罍。

  抬架之上为神坛的上层部分,立有一只如犬似马的小型青铜神兽。在神兽的头与尾之间,还跪坐有一人,其上半身已残断。

  经拼合断裂处相当吻合

  两件文物出土以后,早就怀疑两件器物为一个整体的考古和文保人员立刻对其进行了拼合,果然,断裂处相当吻合。文物专家还发现,3号祭祀坑的青铜持鸟人像可以站在“飞天”的头冠之上;神坛立柱顶部还有圆盘,圆盘上方4个喇叭形座上,还有一跪坐人像。

  文保人员发现,整个青铜神坛结构复杂,大量采用铸接技术,将预先单铸成型的小部件通过精准的定位、拼装和嵌套,形成一个结构稳定、造型繁复的大型青铜器。更为重要的是,这件器物中部的大量人像,构成了一个明确的祭祀活动场景,很可能反映三星堆时期重大仪式活动中不同职能人员的分工乃至其宗教观念。

  据了解,这件神坛的部件如今在博物馆还是分开陈列,待文物修复方案获批后,才会最终真正合体。(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1巴中热线 www.bz51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