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旅游 >> 风俗 >> 正文

巴中市川剧摇滚唱到人民大会堂

www.bz518.com  时间:2009/9/21 来源:本站整理
字号:T|T
  “唱唱歌,拍拍手,跟着太阳走,宝贵的时光要珍惜,朋友抱住今天不松手……”前不久,一曲川剧摇滚《太阳跟我走》作为中国首届民间艺术高层论坛联欢晚会开场节目在人民大会堂唱响,顿时吸引了全场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眼球,一致称赞川剧摇滚这一新的演唱形式是中国川剧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但谁也不敢相信,川剧摇滚的创造者和演唱者竟是来自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文化馆一名年过六旬的退休职工。

  据川剧摇滚创造者成尧肇介绍,川剧摇滚是将位于大巴山中部巴中的民间音乐元素及川剧锣鼓的打击乐特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创造的一种演唱形式。是他通过十多年来对巴中民间音乐收集、积累、创作、实践,通过心灵的多次碰撞而产生的。

  谈及川剧摇滚产生的背景,成老先生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民间艺术就是一方人对精神需求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民间艺术是一块玉,只有通过不断地继承、发扬与创新,与时代同步,才会充满生机,永不衰老。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不少民间艺术埋得很深,我们必须像探宝队员一样艰苦跋涉,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探索。

  对于川剧摇滚的产生,成老先生头上缕缕白发、嘴下根根银须,都记载着它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为了收集民间艺术,产生新的艺术,他边演出、边收集,徒步走遍巴州区的山山水水,当时的青少年观众现已成了青壮年,一提到他的演出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在艺术道路的行程中,他发现川剧这么优秀的剧种因无青少年观众而感到痛心。但艺术的东西,不能去指责观众不懂艺术,观众不懂艺术是艺术本身而不是观众。所以暗下决心想办法要保住川剧的根,他通过观察、了解、调查,发现青年人特别是中学生,对流行歌曲,可以说是十分陶醉。既然是这样,何不创造出一种适合他们,同时又有民间音乐元素的音乐,去争取他们、感染他们呢?

  为了留住川剧的根,他首先想到的是川剧锣鼓。在童年时代,县川剧团到巴州区顶山场镇演出,一听到打“闹台”(俗称“逗狗锣”)非常令人振奋,人还未到场,心早就飞到剧场去了,但一看正式演出就没有那份激情了。

  1993年6月,在一次会议期间,安排在娱乐城唱歌、跳舞,中场“蹦迪”时,他口中不自觉地唱起了川剧锣鼓很是带劲,触动了创作灵感。次日,下起了大雨、刮起了大风,他居住的二楼窗外,树被吹得摇晃不定,雨流成河,此时正在创作的稿纸被一卷狂风夹着雨点,吹得满地。他一边背着川剧锣鼓,一边有感而发唱出:“天上下雨地上流,地上刮风树摇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有情情多愁,风儿、风儿你尽情的刮,雨儿、雨儿你尽情地流,忧愁随着风雨走,留下真情在心头。”当时,他把这种形式定名为“巴山摇滚”。创作热情归创作热情,但只有把川剧鼓真正融到歌曲之中,才能放射出美丽的火花。他通过长时间的体验,将“巴山摇滚”定位为川剧摇滚,即而,创作了《太阳跟我走》、《贤妹嘴巴长得甜》、《莫道人生多坎坷》、《做人就是这个样》、《爱在雨季》、《照镜子》等一系列川剧摇滚作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尤其是他的川剧摇滚主打作品《太阳跟我走》、《贤妹嘴巴长得甜》,于今年四月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首届民间艺术高层论坛》联欢晚会的演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据巴州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李远忠介绍,《川剧摇滚》演唱形式现已通过四川省版权局审定注册。巴州区将进一步保护、扶持、打造好这一具有浓郁巴中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牌,使之尽快成为中国川剧艺术的一个新亮点。

  相关链接

  川剧历史介绍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

[1] [2] [3] 下一页


  声明:巴中热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企业服务

设为首页 | 有害短信息举报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Copyright © 2008 - 2021巴中热线 www.bz51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z518 Inc.